中國的垃圾,真不夠燒了?_資訊
真相究竟如何?生活垃圾總量真的不夠嗎?2020年1月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上線生活垃圾焚燒發(fā)電廠自動監(jiān)測數據公開平臺(下稱“數據公開平臺”),每座垃圾焚燒廠在地圖上以一個圓點代表。從這張地圖不難看出,國內垃圾焚燒廠的分布基本以胡煥庸線為界,胡煥庸線東南區(qū)域圓點密布。其中多數垃圾焚燒廠在過去十余年間建設、投產,這些垃圾焚燒廠被認為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垃圾圍城的問題,但是如今卻帶來新的苦惱。
(相關資料圖)
隨著一些地區(qū)開挖垃圾填埋場,再將垃圾送往焚燒廠焚燒的新聞曝出,垃圾焚燒廠“吃不飽”的現象進入公眾視野,其正導致一些垃圾焚燒廠頻繁出現“計劃內停運”,成為困擾行業(yè)的問題。
“吃不飽”背后的產能不均
垃圾焚燒廠“吃不飽”并非新現象。
2021年7月,中央第五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護督察組便向河南反饋:部分新建垃圾焚燒發(fā)電廠“吃不飽”,其中河南省鶴壁市生活垃圾焚燒發(fā)電項目實際運行負荷僅50%。
此后,鶴壁市采取的措施包括把治下鄉(xiāng)鎮(zhèn)、縣區(qū)的生活垃圾全部轉運過來集中焚燒,從隔壁安陽市協調了9萬噸生活垃圾,以及開挖存量垃圾,把9.1萬噸陳腐垃圾挖出來彌補缺口。
垃圾焚燒廠“吃不飽”最直觀的體現便是垃圾焚燒爐停運。對數據公開平臺之上2138座垃圾焚燒爐2024年運轉情況的統(tǒng)計顯示,有107座焚燒爐停運時間超過50%,也就是一年有至少一半時間閑置,占比5%。
“粗略估算,當前垃圾焚燒廠整體負荷率約為60%。”E20研究院固廢產業(yè)研究中心負責人、首席行業(yè)分析師潘功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負荷率并不高的原因是此前大量垃圾焚燒廠投產,導致單廠垃圾處理量下降。
與其說垃圾不夠燒,不如說是垃圾焚燒廠建多了。潘功表示,2018年左右,國內垃圾焚燒廠迎來建設高峰期,從建設到投產之間有時間差,2022年左右,垃圾焚燒廠“吃不飽”的問題逐漸顯現。
垃圾焚燒廠數量增長究竟有多快?
數據公開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,從在運營垃圾焚燒廠垃圾焚燒爐設計處理能力來看,單日處理能力從2016年的23.8萬噸增長至2024年的116.6萬噸。這也使得2020年焚燒反超衛(wèi)生填埋,成為國內城鎮(zhèn)生活垃圾的第一大處理方式,而到2023年,城鎮(zhèn)生活垃圾中有78.3%經由焚燒處理,衛(wèi)生填埋量占比降至13.2%。
住房城鄉(xiāng)建設部在《“十四五”城鎮(zhèn)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中提出,到2025年底,全國城鎮(zhèn)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/日左右,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65%左右。這一目標顯然已經超額完成。
不過,在當前垃圾焚燒廠整體負荷率并不高的情況下,并非所有垃圾焚燒廠都“吃不飽”。
蕪湖市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護志愿者協會焚燒項目負責人張靜寧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:“從整體數據來看,國內垃圾焚燒產能整體過剩,但是區(qū)域之間的差異較大,一些大城市垃圾焚燒廠的負荷比較飽和,而一些小城市存在‘開一個爐子停一個爐子’的情況。”
張靜寧以陜西渭南為例介紹,這座城市共有6座垃圾焚燒廠,已經導致互相之間“搶”垃圾,加之垃圾收運體系不完善,垃圾從中轉站運送至焚燒廠沒有問題,但是缺少將垃圾從村運送至中轉站的能力,村中垃圾依然采用填埋方式,“一個村一個坑”,垃圾焚燒廠“吃不飽”的問題比較嚴重。
但是對于一些縣域而言,垃圾焚燒產能甚至還可能不足。張靜寧介紹,此前一些企業(yè)在試點日處理能力300噸的小垃圾焚燒爐,但是縣域垃圾焚燒可能存在山區(qū)面積較大,垃圾清運困難的問題,企業(yè)參與并不積極。對于這些地區(qū)而言,目前確實有建設小規(guī)模垃圾焚燒爐的需求,一些地區(qū)甚至建設熱解爐等簡易焚燒爐,游走在環(huán)保政策邊緣。受訪者普遍認為,垃圾焚燒產能過剩并無規(guī)律可循,其往往取決于地方政府的決策。
供需錯配何來?
哪些因素推動國內垃圾焚燒產能短期內激增?
E20執(zhí)行合伙人、E20研究院執(zhí)行院長薛濤認為,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垃圾焚燒廠與特許經營制度完美匹配,也就是政府可以通過公開競爭的方式,選擇一家企業(yè)來投資、建設和運營垃圾焚燒項目,并允許其在一定期限內通過提供垃圾處理服務來獲得收益。國內特許經營制度與垃圾焚燒廠均起步于21世紀初期。
2008年前后,垃圾焚燒廠投建數量開始爬坡,新建數量從每年的個位數,增長至十幾座。“各方逐漸意識到采用特許經營模式建設垃圾焚燒廠的優(yōu)勢,一方面無須政府出資,另一方面項目通過發(fā)電,疊加國補,能夠保障收益。垃圾焚燒廠成為政府與企業(yè)都樂于推動的項目。”
2006年初,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將垃圾焚燒發(fā)電納入可再生能源中的生物質發(fā)電之列,規(guī)定補貼電價標準為每千瓦時0.25元,發(fā)電項目自投產之日起15年內享受補貼電價,運行滿15年后取消補貼電價。
在薛濤看來,特許經營制度,也是垃圾焚燒廠過度建設的誘因。“區(qū)縣一級政府就可以推進本級政府事權范圍內的特許經營項目。因此,區(qū)縣一級政府擁有上馬垃圾焚燒廠項目的權限,導致一些區(qū)縣政府盲目上馬垃圾焚燒項目。”
特別是在2023年11月,《關于規(guī)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》,即“PPP新規(guī)”發(fā)布前,參與垃圾焚燒項目的“社會資本”并非單指民營企業(yè),眾多地方國企也參與其中。薛濤表示:“2010年前,地方國企很少參與垃圾焚燒廠項目,因為‘看不懂’,但是此后隨著垃圾焚燒技術與商業(yè)模式成熟,在一些地區(qū)存在民營企業(yè)先投建項目、地方國企再跟進的情況,如重慶、成都、福州、南昌、南寧等城市均存在類似現象,利用地方平臺公司投建垃圾焚燒項目,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垃圾焚燒廠產能過剩。”
除去特許經營制度,鄰避問題也在約十年前得到解決。2014年5月,杭州九峰垃圾焚燒廠建設曾引發(fā)當地民眾聚集抗議,以這起事件為節(jié)點,此后公眾對于垃圾焚燒廠的認知逐漸改變,認識到其在減少土壤污染、發(fā)電等方面的優(yōu)勢,政、企、民三方關系理順,鄰避問題不再突出。
這些因素都驅使垃圾焚燒廠投資建設數量從2018年開始激增,直到 2020年國補退坡。2020年是轉折之年,國家出臺一系列有關可再生能源的發(fā)電補貼政策,補貼退坡明確。針對垃圾焚燒發(fā)電項目,采取“新人新辦法、老人老辦法”, 自2021年1月1日起,規(guī)劃內已核準未開工、新核準的項目不再享受國補。有業(yè)內人士告訴記者,這也驅使一批項目“大干快上”,搶在國補“關門”前上馬。
不過在潘功看來,相比于單獨看上馬項目數量,一些垃圾焚燒項目設計產能過大,以及分布不合理可能是更重要的問題。“這源于對未來人口增長,以及人均垃圾產生量升高的樂觀估計。但是目前來看,一些城市聚集人口的能力也在變弱。加之社會文明程度提升,人均垃圾產生量同樣減少。另外,項目分布也缺乏統(tǒng)籌,比如一些城市在最初設廠時沒有考慮運距問題,一座焚燒廠產能已經足夠,為減少運輸環(huán)節(jié)成本與污染,可能會再建一座。”
垃圾分類導致進廠垃圾減少也被認為是垃圾焚燒廠“吃不飽”的原因之一。
以國內最早實行垃圾分類的上海為例,2025年前5個月,上海日均分出可回收物7927噸、有害垃圾2噸、濕垃圾8690噸,比2019年上半年分別增加1.96倍、13.6倍、0.59倍,其中濕垃圾分出量占干濕垃圾總量的35%左右,這部分濕垃圾的歸宿并非垃圾焚燒廠,而是進入厭氧車間轉化為沼氣,再用沼氣發(fā)電。
潘功表示,盡管并非所有城市推進垃圾分類的速度都像上海一樣,但是已經配套建設一批處理濕垃圾的工廠。而且,并非只有廚余垃圾才會進廚余廠,一些混合垃圾也進入其中,包括園林垃圾、菜場廢棄物等,因此必然分流一些原本進入垃圾焚燒廠的垃圾。“不過,從全國來看,垃圾分類對于進入垃圾焚燒廠垃圾量的影響有限。”
張靜寧認為,垃圾分類對于進廠垃圾量的影響微乎其微。“垃圾分類主要分揀可回收垃圾與濕垃圾,一方面,廚余垃圾并未被普遍分揀,當前每天廚余垃圾處理量約為30萬噸,對比垃圾焚燒量而言很少。另一方面,對于可回收垃圾中可回收利用價值較高的部分,分揀一直做得比較好,對于價值較低部分正在進行試點,規(guī)模有限,每天僅能分揀出幾噸。”
可見,供需錯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垃圾焚燒廠過度建設。
運營困境何解?
面對“吃不飽”的現狀,垃圾焚燒行業(yè)正在采取一些自救措施,摻燒工業(yè)垃圾、開挖存量垃圾都是常見舉措。
不過,薛濤向記者表示,填埋場中的垃圾經過陳化,大量熱值轉化為沼氣散逸,這部分垃圾熱值較低,意味著其發(fā)電性較差,而且已經與土混合到一起,焚燒前還要將其與土拆分。如果將填埋場中的陳化垃圾挖出再去焚燒,并修復填埋場,其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是垃圾焚燒廠的三倍左右。
但必須看到,垃圾焚燒廠的經營正受到進廠垃圾量下滑的沖擊。垃圾焚燒廠收益主要由三部分組成,首先是地方政府支付的垃圾處理費,地方國企的項目收費多在150元—250元/噸區(qū)間,市場化主體的項目收費多在50元—150元/噸區(qū)間,余下兩部分收入分別是售電收入和電價國補。三部分收入顯然都會受到進廠垃圾量減少的影響。
“在三部分收益中,與電相關的后兩部分收益占比較高,甚至與垃圾處理費一度形成蹺蹺板的態(tài)勢,垃圾焚燒廠發(fā)電享受國補,卻在應由地方政府支付的垃圾處理費上展開低價競爭。2014年之后,企業(yè)開始低價競標,每噸垃圾處理費一路走低至40元、30元、20元。”薛濤告訴記者。
如何對沖“吃不飽”的影響,除去尋找更多進廠焚燒的垃圾,潘功認為,隨著技術升級、運營能力提升,垃圾焚燒廠發(fā)電收益仍會擴大。“比如5年前,單噸垃圾焚燒發(fā)電量約為300度,目前部分焚燒廠可以達到五六百度,這與技術、規(guī)模,以及垃圾熱值等方面因素都有關系。”
另外,隨著國補退坡,垃圾焚燒廠垃圾處理費中標單價也有所增長,從“十三五”期間的69元/噸,提升到“十四五”期間的99元/噸。
“垃圾焚燒廠可以在虧本時選擇關閉,但如此一來就會給城市運轉帶來問題,因此地方政府往往不會任由垃圾焚燒廠倒閉,一些奄奄一息的垃圾焚燒廠會獲得政府輸血。”有業(yè)內人士告訴記者,相比于垃圾進廠量下滑,更讓垃圾焚燒企業(yè)憂慮的可能是欠款問題。
他表示:“即使產能利用率只有六成,企業(yè)同樣能實現盈虧平衡,幾乎沒有哪個項目因進廠垃圾不足導致虧損。但是政府拖欠補貼、垃圾處理費帶來的問題更為嚴峻,直接影響企業(yè)現金流,特別是近兩三年,地方政府開始拖欠垃圾處理費。目前中大型垃圾焚燒廠依靠發(fā)電可以覆蓋人工、耗材等日常運營的變動成本,但難以收回投資。”
對于垃圾焚燒行業(yè)而言,已經從前幾年的狂熱恢復到理性。薛濤表示,垃圾焚燒項目基本不再新增,特別是日處理能力超過500噸的項目,目前正在運營的項目只有少部分在國補“關門”后上馬。
張靜寧認為,未來隨著垃圾分類推進,垃圾焚燒廠需要變革,要在整個城市廢棄物管理系統(tǒng)中尋找新的機會,而非單純依靠焚燒生活垃圾。“垃圾焚燒廠未來仍在幾個層面具備機會:首先是隨著進廠垃圾熱值提高,配合運營水平提高,可以實現更好的發(fā)電效率。其次是可以布局其他廢棄物處理產業(yè),與焚燒廠形成協同效應,也就是布局城市循環(huán)經濟產業(yè)園。再次是可以向上布局收運環(huán)節(jié),焚燒廠布局收運環(huán)節(jié)也可以優(yōu)化進廠垃圾質量。另外還可以進行多元化經營,不僅發(fā)電,也可以將電轉化為其他產品出售。”
盡管垃圾焚燒廠短期內并未受到垃圾分類沖擊,但是垃圾分類是必然趨勢,垃圾焚燒廠也面臨轉型,而當前的行業(yè)“吃不飽”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。
標簽:
搶先讀
- 中國的垃圾,真不夠燒了?_資訊
- 焦點滾動:自主設計建造!我國首艘海洋級智能綜合科考船“同濟”號交付
- 熱文:征服“死亡之?!?我國最大750千伏超高壓環(huán)網工程正式“合龍”
- 【獨家】“浙BA”IP加持 浙江啟動暑期文旅消費季
- 16個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商協會代表赴長春尋合作
- 上半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59億元|每日消息
- 中國牛奶 世界品質——讓消費者“喝上奶 喝好奶 喝對奶”
- 每日關注!“十四五”回答了哪些重大問題?
- 要聞速遞:藍莓、荔枝、櫻桃等水果大幅降價 消費者“甜”了,果農有賺頭嗎?
- 安徽搶抓機遇布局未來產業(yè)(活力中國調研行)_微動態(tài)
- “十四五”回答了哪些重大問題?-每日速訊
- 市場規(guī)模持續(xù)擴大!冷鏈物流“跑”起來 冷鏈市場“熱”起來
- 一線城市新房市場“活躍度”正在不斷提升-每日短訊
- “清涼經濟”撬動文旅消費新場景 防曬向“新”向“智”加速產業(yè)鏈升級
- “清涼經濟”撬動文旅消費新場景 防曬向“新”向“智”加速產業(yè)鏈升級
- 市場規(guī)模持續(xù)擴大!冷鏈物流“跑”起來 冷鏈市場“熱”起來
- 危房改造、車位產權、便民生活圈 把“民生事”真正辦進“民心里”
- 推進區(qū)域協作 拓寬發(fā)展空間——加快建設全國統(tǒng)一大市場一線觀察之七
- 高鐵新增1萬公里 90%行政村通5G……基建撐起經濟躍升堅實基座 要聞
- 分享欲雙相是什么意思?分享欲雙相是什么梗?|實時
- 今日熱門!第二屆中國(沈陽)喜劇電影周落幕
- 總票房突破30億!暑期檔電影迎來動畫盛宴 20部影片每周上新_每日時訊
- 第三屆達孜虎峰林卡音樂季媒體見面會在拉薩舉行 每日快訊
- 全面升級新意十足 電影《羅小黑戰(zhàn)記2》北京首映禮舉辦|焦點熱文
- 創(chuàng)新表達打造先鋒敘事 網絡劇《在人間》研討會舉辦-微動態(tài)
- 中國醫(yī)學裝備國際合作大會在滬舉辦 中外專家共議醫(yī)療裝備創(chuàng)新
- 甘肅省提級調查褐石培心幼兒園幼兒血鉛異常問題
- 多地有高溫天氣 山東河南局地可達40℃以上-焦點熱聞
- 華北北部東北地區(qū)多雷陣雨 黃淮江淮江漢等地有持續(xù)性高溫天氣
- 轉發(fā)給家人!溺水高發(fā)期,牢記這些要點 每日熱文
- 轉發(fā)給家人!溺水高發(fā)期,牢記這些要點 看熱訊
- 港澳大學生逐浪海南自貿港:從騎樓老街到老爸茶館
- 焦點速讀:陜西柳林:鹮菇共飲一河水 生態(tài)優(yōu)勢賦能小香菇撐起大產業(yè)
- 高溫范圍繼續(xù)擴展 京津冀河南山東湖北重慶等地熱力十足-今日播報
- 遼寧大連海警局破獲一起海上走私案件 抓獲嫌犯4人
- 嶺南佳果黃皮豐收 廣東臺山產銷兩旺_新動態(tài)
- 多地高溫天氣持續(xù) 這些物品也要注意“防暑降溫”-今日觀點
- 【報資訊】遼寧大連海警局破獲一起海上走私案件 抓獲嫌犯4人
- 今日聚焦!“清涼經濟”熱起來 2025年贛南首屆高山納涼季啟幕
- 多地高溫天氣持續(xù) 這些物品也要注意“防暑降溫” 微速訊
- 江南華南等地降雨持續(xù) 中東部高溫耐力持久強度強|動態(tài)
- 本周末為何沒有“蘇超”比賽?_速遞
- “窩囊旅游”出圈 Z世代愛上“又慫又爽”新玩法|熱點評
- 結婚登記處“搬”到景區(qū),如何打造獨特體驗?
- 東亞杯國足0:2日本,上次贏對手還是1998年 速讀
- 南昌市體育局:劉震因個人原因不參加本次贛超聯賽 快播報
- 今日精選:送到《長安的荔枝》,路上遇到哪些法律問題
- 刷單炒信?警惕流量驅動下的數字陷阱
- 每日熱訊!轉發(fā)給家人!溺水高發(fā)期,牢記這些要點
- 每日快報!送到《長安的荔枝》,路上遇到哪些法律問題
- 刷單炒信?警惕流量驅動下的數字陷阱 今日精選
- 總票房突破30億!暑期檔電影迎來動畫盛宴 20部影片每周上新
- 海外華裔大學生海南研習行:百年僑宅體悟赤子心_看點
- (尋味中華|非遺)雨林深處船型屋 黎族家園“守望者”
- 每日速訊:(尋味中華|非遺)雨林深處船型屋 黎族家園“守望者”
- 總票房突破30億!暑期檔電影迎來動畫盛宴 20部影片每周上新
- 馬來西亞最長鐵路隧道貫通
- 上半年中國最高法糾正地方法院“應立不立”案件1403件
- 今日訊!決議通過,多國向中國表達祝賀
- 遼寧大連海警局破獲一起海上走私案件 抓獲嫌犯4人_當前聚焦
- 中國和馬來西亞互免簽證協定將于7月17日生效
- 日本外相對華最新表態(tài)_今日播報
- 【外貿大省調研行】應變求新看廣東 當前聚焦
- 前沿熱點:【外貿大省調研行】應變求新看廣東
- 每日信息:我國標準化工作對外開放水平持續(xù)提升 全國技術委員會外資企業(yè)委員達3300余人次
- 時髦新“夜”態(tài)、“室內版”新興運動……消費“新寵”激活夏日經濟活力 每日熱門
- 我國標準化工作對外開放水平持續(xù)提升 全國技術委員會外資企業(yè)委員達3300余人次 觀熱點
- 新動態(tài):一朵“母親花”鏈動大產業(yè) 湖南祁東黃花菜香飄“一帶一路”
- 比亞迪率先實現媲美L4級智能泊車,官方承諾為安全兜底
- 房地產市場“活躍度”不斷提升 上半年各地出臺政策超340條
- 沙漠里養(yǎng)出“澳龍”?新疆這座小城讓荒漠變“蝦塘”
- 最新消息:新疆迎暑期旅游熱 自駕游“多線開花”
- 中國規(guī)模最大的天然鈾產能項目生產出第一桶鈾產品_今日熱聞
- 焦點熱議:中越邊境智慧口岸進入聯調聯試 為跨境貿易注入新動能
- 智能機器人“靈犀”現身綠色算力大會 行業(yè)成果發(fā)布 每日熱門
- 中越邊境智慧口岸進入聯調聯試 為跨境貿易注入新動能-今頭條
- “六盤山牛肉”推介大會走進銀川 引爆消費熱潮
- 每日關注!智能機器人“靈犀”現身綠色算力大會 行業(yè)成果發(fā)布
- 自主設計建造!我國首艘海洋級智能綜合科考船“同濟”號交付|天天快報
- 前沿熱點:浙江歷史經典產業(yè)“綻放”大阪世博會
- (經濟觀察)中國航海向“新”逐“綠” 加速與前沿技術深度融合
- (經濟觀察)中國航海向“新”逐“綠” 加速與前沿技術深度融合
- 第22屆長春汽博會開幕 聚焦汽車產業(yè)新技術
- 新疆迎暑期旅游熱 自駕游“多線開花”|每日信息
- 【晶采觀察·解碼“十四五”】撐起發(fā)展脊梁 中國基建跑出高質量的中國速度-當前焦點
- 廣東開啟超200場暑期夜間主題消費活動_每日訊息
- 汕頭市長率團訪泰謀合作 快資訊
- 【聚看點】離境退稅政策激發(fā)入境消費新活力
- 從現代農業(yè)到文旅康養(yǎng) 臺灣、周寧共謀合作新機遇 當前熱點
- 離境退稅政策激發(fā)入境消費新活力|每日速遞
- 廣西自貿試驗區(qū)創(chuàng)新監(jiān)管模式 助力國際羽絨加貿中心建設 今日熱文
- 熱議:中國規(guī)模最大的天然鈾產能項目生產出第一桶鈾產品
- 萬名游客游花海 額爾古納打造“油菜之鄉(xiāng)”特色文旅IP
- 焦點信息:廣東開啟超200場暑期夜間主題消費活動
- 湖北枝江:以“梨”為媒鋪就鄉(xiāng)村振興路-今日看點
- 焦點熱門:寧波舟山國際航運中心列全球第七 大港謀變再造新推力
- 播報:長春汽博會觀察:車企競相“炫技” 服務智慧出行
- 智能機器人“靈犀”現身綠色算力大會 行業(yè)成果發(fā)布 每日速看
- 熱點評!2025上合組織數字經濟論壇啟幕 聚焦六大領域 打造數字經濟合作“上合樣板”
- 財政部下達1.97億元支持洪澇、臺風災后農業(yè)生產救災|每日熱聞